当前位置:群乐文艺网 > 范文专栏 > 农业论文

【农村经济论文】农村经济进展趋向与金融服务策略(共5606字)

  • 2019-05-28 15:24:58
  • 来源:群乐文艺网
  • 编辑:群乐文艺网
  • 己被围观87次

本篇文章由板报网小编收集整理!小编相伴,一路成长!

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向及特点

改革开放以来,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出台了减免农业税、实行粮食直补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惠农举措,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。目前,甘肃农民逐渐摆脱了“以粮为纲”的经济模式,走上多元化致富之路,甘肃农村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以下新特点。

(一)着力做大劳务经济,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

近年来,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,甘肃省各级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解决“三农”问题的突破口,形成“政府推动、基地互动、培训促动、典型带动、社会联动”的良好局面,工资性收入连续多年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推动因素。劳务输出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结构,同时,农村劳动力在进城工作过程中,接触并逐渐融入了城市的消费氛围和生活方式,学习、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术,为进一步创业致富积累了资本和经验。目前甘肃农民务工呈现两个趋势:其一,外出务工呈现规模化。近年来,随着外出务工环境的持续改善,全省外出务工人数长期保持相当的规模,外出务工时间不断增加,工资水平也大幅提高;其二,当地务工成为新的增收亮点。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深入实施,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、灾后重建、基础建设力度加大,以及农民工权益保障力度加大、各地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水平、企业应对劳动力供给紧张普遍涨薪等因素影响,甘肃农民在当地打工收入快速增长。

(二)加快发展特色产业,改善农业生产结构

充分利用甘肃自然禀赋与资源优势,按照“一村一品”、“一乡一品”思路,发展具有质量优势和显著经济效益的特色优势产业,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,是近些年甘肃农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,也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。目前,马铃薯、中药材、玉米制种、啤酒大麦、优质苹果、油橄榄等特色产品形成专业化、特色化、规模化的发展格局,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。

(三)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,延长了农业产业链

在“政府推动、金融支持、企业创新、农民参与”的运作模式下,甘肃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实现区域化布局、专业化生产的经营格局,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应运而生。2009年末,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63家。值得一提的是,相当一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“公司+银行+农户”、“公司+基地+银行+农户”等发展模式,有效解决了农户融资难问题,为农民创业致富搭建了新的平台。


(四)积极推广设施农业,提升土地产出率

甘肃自然灾害频繁,重特大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,制约农民增收问题突出,因灾返贫问题严重。为此,近年来甘肃省农民越来越重视旱作农业技术和设施的运用,以提高农业产出效益。2010年,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激励下,农民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明显增加,其中人均购买农林牧业机械支出同比增长60%以上,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。农民通过农业技术运用和农业设施投入,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,也降低了自然灾害损失,实现了农业增效、家庭增收。

(五)实施农民创业工程,支持农民当地创业。

2009年,甘肃省实施农民创业工程,支持10多万返乡农民工开展了创业活动。农民家庭人均实现服务业收入17.16元,增长52.56%,呈加速增长态势。同时,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发展壮大,也为农民致富提供了门路。目前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3308个,依法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达到2421个,重点开展技术、信息、仓储、运销、培训等服务。

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

虽然近年来甘肃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,但受严酷自然环境限制,甘肃农民总体收入仍然较低。同时,农业生产成本较高,抵减了国家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,加之,农产品生产价格持续低迷,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。这些现象,说明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着很多的难题。

(一)农村经济基础薄弱,资金积累与融通能力低下

2008年甘肃省农户纯收入减去支出的年人均节余仅为322.8元,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0%,农村居民财富和资金积累十分有限。同时,在现有的银行信贷机制下,融资一般需要提供相应的抵押、保证或质押。虽然农业银行通过“三农”金融服务试点和事业部制改革探索,创新推出了一批新的贷款品种和担保方式,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,但甘肃农户经济基础薄弱,能充当抵押物、质押物的物品实在太少,导致其融资能力低下,这就陷入了“越穷越没钱,越没钱越穷”的窘境。

(二)经济机遇贫乏导致金融需求长期低迷

通过将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与其收入水平、收入水平与金融需求进行相关性分析,结果显示,不同收入的家庭所从事的职业有显著性的差异,不同收入的农户对金融需求也有显著性的差异。77.66%的农户主要经济来源是传统的农林种植和牲畜养殖,而在高收入的农户中大多是从事农副产品加工、跑运输等。在调查中了解到,农户高层次致富的机会相对较少,经济机遇贫乏导致金融需求长期低迷。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农户对银行服务不太关注,中高收入农户对银行的服务需求较为强烈。

(三)农村资金需求总量和单笔额度都在不断增大。

由于近几年甘肃农村经济发展较快,农村居民需要大量的资金扩大再生产,而薄弱的原始积累和单一的融资渠道,使农民只有通过银行信贷来解决资金问题,导致了贷款需求面逐步扩大,总量持续增长。同时,随着农村个体规模化种植、集约化经营的不断发展,特别是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,使得农村居民生产热情空前高涨,想发家致富的农民越来越多。因此,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单笔额度有了大幅度增长。但现实情况是,农村金融服务偏弱,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增长一个重要因素。商业银行机构网点撤出农村,信贷支持不足,农民的潜在生产需求因缺乏货币购买力支撑而难以形成有效需求。农村资金回流渠道不畅,农村资金通过县域金融机构向外流出,农民金融需求难以有效满足。

(四)现有金融机构的高成本运作模式与农村资金低收益率形成矛盾

甘肃省农业资金平均收益率远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,在欠发达农村地区,受自然条件、土地资源等限制,资金收益率更低,农户贷款可承受的利率有限,这决定了只有成本相对较低的金融机构才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。目前金融机构的高成本运作模式不适应资金低收益率的农村地区,直接导致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抑制的产生。同时,省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及资本规模受地域限制,相互之间协调与合作不够。而金融业是规模经济最显著的产业,地域限制使金融业动员资金的能力下降,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,资产质量较差,金融风险大。另外,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有待提高,主要是产品结构单一,服务创新不够,电子与网络工具运用不充分,银行自身和企业的交易成本较高。

农业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

(一)进一步强化服务“三农”市场定位

要始终把服务“三农”作为重中之重,不断深化三农金融部制改革,创新服务“三农”的理念、方式、渠道和途径,加大对“三农”的支持力度,使农业银行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、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的主流银行。在工作布局上,把服务“三农”始终作为未来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业务之一,制定中长远战略规划,明确指导思想、阶段目标和重点工作,扎实推进“三农”业务发展,特别是要围绕农民致富的新思路、新需求,做好新型农民的金融服务。在资源配置上,从实现农业银行企业价值稳定增长、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出发,继续完善“六单机制”,使信贷规模、财务资源等与“三农”业务战略目标合理匹配,并在基础设施建设、人力资源配备等方面,给予大力支持。在制度建设上,以服务和保障“三农”业务经营为目标,与战略规划、业务创新等紧密联系,同步推进,并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差异、客户规模、管理能力等因素,特别是在信贷制度建设上,不宜搞一刀切,应切实体现区域性、差异性和灵活性,给予经营行一定经营抉择权。在机制创新上,在加强内部激励、考核、管理、风险控制等机制建设的同时,应把政府、社会、农民“三满意”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尺,建立健全评价机制,促进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的根本转变。

(二)大力支持优势项目,带动农民致富

要紧密结合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走向和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实际,着力发展区域内最具有市场基础和竞争优势的“三农”业务,支持区域内具有致富思想和能力的农民,不宜面面俱到,全面开花。一要着眼于“大三农”、“新三农”,继续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,促进农民收入增加;加大对以工业园区和街镇工业为平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信贷投入,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特别是要积极支持劳务技术培训等领域,提高劳务输出质量,提高劳务创收能力;积极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支持农民兴修水利、道路,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有线电视、通讯网络建设,为大量汽车、家电下乡和扩大农民消费创造条件。其次,积极支持现代化农村流通市场网络建设,重点支持规划合理的农村商品批发市场、专业市场,优化布局农村商业网点,积极培育连锁经营、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,发展连锁超市、仓储、专卖等新型流通业,建立起高效、畅通的农村现代化流通体制,促进农民生活消费升级。积极支持农业种养或加工公司,加大农产品开发力度,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。第三,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。重点支持政府部分出资的乡镇医疗机构的建设,配置医疗设备,改善医疗条件,尽快改变农民看病难、看不起病的问题。同时,积极支持农民新型社区建设和住房、购房建设,加强文教卫生设施建设,改善农民生活环境,促进农民消费由温饱型向宽裕型、享受型转变。

(三)积极研发推广适合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。

一是要加快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。农村消费市场面临巨大商机,农业银行应把县域及农村信贷支持的重点转向农村居民消费需求,开发适合农村、农民的消费信贷品种。目前在农村应大力推广住房消费信贷、大型农机具和车辆消费信贷、家庭耐用消费品信贷、教育消费信贷等消费信贷产品。二是要大力拓展农村居民理财业务。要改善农村金融理财环境。加强硬件、软件建设,积极推广电子银行、网上银行、电话银行等电子产品,建立健全农村理财的营销体系、服务体系、风险管控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,使农民能够和城市居民一样在ATM消费,在网点购买基金、国债等理财产品。在做好“新农合”、“新农保”项目代理的同时,要设计符合农民理财需求的产品。如可针对目前农民关注的子女上学、养老问题,适当降低教育储蓄产品的准入条件,专门开发适合农民养老的理财产品。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集镇,可考虑建立农村金融理财中心,并按金融理财市场发展要求,设计国债、基金和医疗保险、养老保险、粮食直补等相结合的理财产品,帮助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实现资产保值增值。三是要适度开展农村居民租赁业务,如:农用机械租赁业务、建筑器材租赁业务、辅助性农业生产资料租赁业务、运输工具租赁业务、书报杂志租赁业务等。四是要以农户的宅基地设定抵押担保发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,以农户联保发放汽车按揭贷款,以农户联保、宅基地以及集体用地、车间设备等抵押担保发放农户个人贷款和小企业贷款。

(四)大力拓展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渠道。

进一步完善“公司+农户+农行”、“担保公司+农户+农行”等成熟服务模式,倾力打通物理网点、流动服务、电子渠道、委托代理、信用村、龙头企业等服务渠道,着力提升服务能力,扩大服务覆盖面。要坚持物理渠道和电子渠道并重,外部形象改善与内部流程整合并举,形成虚拟银行和实体银行相互补充、功能互补。尤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资源优势,全力推进网点转型,按照“一点一策”的基本思路,加快农村网点“硬转型”进程,力争在3~5年内农村建成一批精品网点或财富型网点,客户服务和等待时间明显缩短。同时,应结合网点转型,对现有城区网点整合,撤销布局密、面积小、效益低的网点,在一些经济发达乡镇增设网点。加快建设电子渠道,加大农村自助银行和自助机具投放,尽快实现全省大乡镇自助机具全覆盖,为农民提供3A式24小时全天候无障碍服务。

(五)主动加强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。

农业银行应加强与农村信用社、邮政储蓄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合作,抓住农村金融发展机遇,实现多方共赢目的。一方面,多方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,提高金融机构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能力和服务质量,实现整体效益的有效提升;另一方面,各种金融机构的联合,可以通过银团贷款形式避免风险过于集中于同一家金融机构内部,达到降低单个金融实体风险的目的。特别是在当前,应加强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合作,寻求发展机会,降低贷款风险。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由当地农民自愿入股组成的新型金融机构。社员之间彼此熟悉,使得借贷信息比较充分、比较对称,对贷款的使用情况也比较易于监督,这就有效地解决了正规金融机构农户信贷业务中的“信息不对称”问题,防止了不良贷款的产生,使贷款的风险大为下降。然而各个资金互助社资金总量较小,超负荷运转现象严重,急需其他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合作和入股。另外,应加强与其他商业银行的网络、信息等资源共享,建立利益分享机制,一则有利于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,降低经营风险;二则可以降低商业银行农村业务交易成本,提高服务“三农”业务的盈利水平。


本文标题:【农村经济论文】农村经济进展趋向与金融服务策略(共5606字) - 农业论文
本文地址:www.zizhe.net/fanwen/nongyelunwen/20550.html

  相关推荐:

小议农村公路建设对经济发展所起作用(共1720字)

【农村经济论文】论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(共2215字)

【农村经济论文】试述如何管理农村基层工作(共2273字)

【农村经济论文】农田水利建构的效益分析(共2095字)

【农村经济论文】农村经济社会进展探究(共4394字)

标签(TAG)

更多精彩内容